新闻网
 首页  大学首页  在线投稿  学院新闻  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  文化校园  国际交流  高教视野  校报在线  科研工作  文明建设 
· 2017年光荣榜         · 2016--2017年度巾帼英雄榜   
当前位置: 首页>>佳大正能量>>正文
 
   
第十届佳木斯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
2017-05-18 15:23   审核人:   (点击: )



郭津,女,汉族,1979年02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神经科主任,省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青联委员。她本人先后荣获佳木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先进个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作为医生,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赢得广泛赞誉

作为病理生理学专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改行从事儿童康复医学相关工作,需要极大的勇气,同时要面对一系列难题。面对困难与挑战,她迎难而上。她认真学习儿童康复医学、小儿脑性瘫痪和发育迟缓康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先进理论和先进治疗技术,虚心请教院里的专家和老师,潜心钻研,反复实践,很快胜任了本职岗位。她爱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将患者放在第一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是她工作的前提。对于只是来咨询的患者,她也总是认真对待、耐心解释,使他们满意而归,给患者消除心中的疑虑,保证及时就诊,及时确诊,做到不延误患者病情;遇急重患,及时转诊。工作中,总是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她潜心钻研,辛勤工作,用辛勤的汗水与智慧为患儿解除难以言表的痛苦,为无数个家庭带来欢笑与希望。每当提起她,患者、患者家长以及同行都会给予高度评价,为她那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品德情操而感动,更为她那崇高的敬业精神、博大的爱心而钦佩不已。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发展,全国各大儿童康复机构纷纷派人来院进修,科室每年接收十余个省市的进修人员,她亲自指导,毫无保留地将临床实践与研究的成果进行传授。伴随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急需高学历医学人才,尤其是技术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她的同学,有的雁南飞,有的被经济发达的地区高薪聘走。面对着她所挚爱的儿童康复医学事业,面对一心扑下身子干事业、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大家的恩师与领导,面对培养她多年的佳木斯大学,自博士毕业后,她一直把根牢牢地扎在了东北边陲小镇 — 佳木斯。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包括香港、澳门等30多个省市、地区,以及俄罗斯、希腊等多个国家的患儿,并且给外籍患者制作邀请函和出院证明等书面材料,为外籍患者办理签证和出入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除了认真地完成了学院的各项工作,她还积极参加各项公益义诊活动。

二、作为科研工作者,认认真真,严谨求实,取得累累硕果

在科研工作中,她深入实验室和所指导的研究生们一起做实验,经常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她总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她常说:“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学习,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学习、科研和做人哪一样也来不得半点虚假。”截至目前,她已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佳木斯大学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卫计委科研专项2项。发表SCI文章8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9篇。获得中国残联残疾预防及康复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13年度获得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4年度获得黑龙江省卫计委新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4年6月赴墨西哥参加第八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大会,2016年7月赴俄罗斯参加中俄青年专家心血管防治会议。

三、作为教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她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工作着、奉献着,履行着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她承担康复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本科学生5门课程以及康复治疗学专业研究生的部分专业课程。参与编写全国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医学专著3部。她上好每堂课,保证授课内容标准高、质量好。她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康复医学科学研究,在教学中她十分注重把本门课程的前沿和热点融合到教学实践之中,使学生既能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又能全面地了解其发展动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她十分关心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学生的贴心朋友。她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与临床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实践中充实理论知识。她的学生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进入大型综合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她用自己真正的爱与尊重开启了学生的心灵之门。作为研究生导师,她也很关心学生们生活状况,总是能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她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用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学生们喜欢她的课,因为这不仅仅可以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的准则,她从内心偏爱她的学生们,更热爱崇高至尚的教育事业。

四、作为学院骨干,踏踏实实,无私奉献,为学院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是大学的特色学科。作为学科的青年骨干,协助学科带头人及学院领导,为科研上层次、上水平,为学科建设再创辉煌创造了有力条件。作为青年骨干,在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开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在担任国家卫计委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秘书的工作中,协助项目负责人及学院领导准备中期进展报告和结题验收相关材料。协助学科带头人申报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并成功获批,在团队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在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申报过程中,为准备材料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她以朴实宽厚的品格,博大高尚的胸襟,甘于清贫的崇高境界,诠释着医生、教师、科研工作者等多种职责于一身的神圣使命。她放弃了去国内发达省、市、地区发展的机会,扎根边陲,情系黑土地,默默将青春、智慧和才华无私奉献于所热爱的儿童康复事业之中,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所热爱的儿童康复事业之中。她深深热爱并扎根于这片黑土地,并真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心血与汗水。



姜永成,男,汉,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研究所所长、农机系副主任,佳木斯市第十三届代表大会党代表。他本人先后荣获省高校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市优秀共产党员、第七批有突出贡献技术专家,市委组织部人才奖,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关爱学生,言传身教

1996年,他从林口县第四中学考入佳木斯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老教师那不追逐名利,教学严谨,较真的学者风度,深深地影响了他。追随着恩师的脚步,2000年他因成绩优异顺利留校任教,开始了他的教学、科研之路。

在刚工作的日子里,他就时刻告诫自己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抓紧一切时间充实自己。在2002年考取了佳木斯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师从任福君教授,在读研期间研制的数控转摆工作台,及配套的控制系统。三年后,他考取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在读期间除博士研发工作外,还与哈电集团机械电子设备公司合作开发了火焰等离子切割机数控系统,并在哈电集团顺利应用,2008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九月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参与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第46批国家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研制的服务机器人在国家科技馆进行了应用示范。2012年9月获省教育厅首批战略人才储备项目资助,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业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参与完成美国农业部微藻规模化养殖项目,设计完成了微藻热裂解远程控制系统。并获批教育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

二、爱岗敬业、锐意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他进行了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秉持实践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结合的理念,着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强的高级人才。无论是他带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都要让他们开拓学术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为此他和学科的其他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大赛。如‘台达杯’和‘东方红杯’。以此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开拓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在校内多次举办了校内实践成果展览,学生不出校门就有了实践经验,会用工程师思维想问题,这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作为一名农业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只有在现代农业发展应用的最前线,才能更接地气,研发出更加适合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装备。为此,他经常带着他的团队到企业中去,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与企业深度合作交往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也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

三、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记得那是在给汤原波巴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食用菌养菌车间物联网控制系统时,他和他的学生爬到厂房内棚顶,在温度高达42度、相对湿度90%的桑拿条件下安装设备,安装完成下来后全身都已湿透,满身满脸的灰尘,累的躺在厂区院内动弹不得;在为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多种液体全自动混配料机时,带领学生在高热、高噪音、高粉尘的恶劣环境下连续工作多日,记得又一次工作收工时都已半夜,当他领着浑身脏兮兮的学生们到一家24小时营业的饭店吃晚饭时,老板看了看他们的状态,说,对不起他们打烊了,拒绝他们就餐。2016年在去哈尔滨德沃科技做秸秆打捆机电液复合控制系统测试时,早晨5点从佳木斯出发,到了哈尔滨没顾得上吃饭,就与企业到田地里进行运行测试,直到晚上8点才返回城里,团队小伙伴一天都没吃饭,饿的都眼冒金星。诸如此类的辛苦还有很多,但他和他的团队没有感到累,反而很兴奋,因为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产品的到了用户的认可。就这样他带领着这些肯吃苦又有实践经验的孩子们,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突破,他带领团队,为佳木斯融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种子干燥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型种子包衣机,产品远销甘肃、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地,创造产值达800多万元。团队与佳木斯迪尔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该公司为他团队专门提供了140平米研发办公室。在与迪尔合作初期,企业内除了高川董事长对他了解信任他,其他人都用异样、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们,迪尔原来的控制系统都由哈工大海天公司研发,已合作了15年,他带领团队为迪尔研发了每小时30000粒中药药丸扣壳机,实现了多项技术重大突破,在上海展会上引起巨大轰动,为此北京同仁堂又向迪尔增购了4000万元的产线设备。目前,该公司全部控制系统研发已全部交由他的团队实施,工大集团已退出佳木斯市场,他和他的团队用实践证明了佳木斯大学老师能做事、能做成事。

四、产学研紧密,与企业合作密切

2015年国家成立了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他的团队瞄准市场开展了食用菌种植全产业链智能装备研发。目前与国内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北味集团以及众多食用菌装备生产企业合作,为联盟企业配套智能控制系统。汤原亮子奔腾、波巴布生物科技、绥阳佰盛食用菌、桂林桂禾都有他们的产品在应用,联盟第一个教授工作站也落户在他的研究所。团队与东极热能公司合作开发秸秆锅炉控制系统,为他市燃煤锅炉改造贡献了巨大力量。他和他团队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佳木斯大学的认可,给他了诸多荣誉。

在佳木斯这块热土,他有他深爱的事业,有这片让他眷恋的黑土地,他要把他所学的知识奉献给这片土地,用他的青春和热血,为他们佳木斯的发展征途书写艳丽的一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负责全校学生“双创”实践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现有会员101名,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101名。先后荣获“青年榜样?护航龙江”全省高校“十佳社团”评比活动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一、打造平台,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开展好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协会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通过加强信息发布、舆论宣传、成果展示等平台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浓厚氛围。一是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有关政策信息,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2016年,协会通过佳木斯大学团委微信平台、佳木斯大学团委网站、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创业网站等媒体发布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信息累计达到180余次,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累计达到50余次,辐射大学生2万余人。二是打造交流分享平台,交流创新创业心得体会,学习和积累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经验。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创新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帮助学生提高了学术水平、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2016年,协会共举办了5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报告会,有500余名学生参加;还多次举行了创业明星事迹报告会、“创客故事汇”主题分享会、创业项目经验交流会等创业沙龙活动。同时,协会还协助校团委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工作和“十佳科技创新标兵”评选活动。三是打造成果展示平台,展示大学生优秀成果,拓宽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范围。2013年至今,协会协助校团委出版了多期《大学生科创研究》。为进一步激励文史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探索精神,2016年,协会又协助校团委编印了《文萃汇编》,拓展了创新创业活动在文史类学生中的影响力,完整地展现了全校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的风采,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工作的新亮点。

二、依托载体,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选准用好载体是提高创新创业活动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主要依托竞赛活动和“双创”基金项目评选这两个活动载体,实施 “展风采、铸品牌”的创新创业工程,夯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基础。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十二五”期间,协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等校级以上各级各类科技竞赛671项,参与3302人次,荣获各种奖项478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66项,省级获奖312项。2016年,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达到308项,参与人数1040人,获奖256项,其中国家级60项,省级196项。协会还成功地举办了七届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三届学生创业大赛。2016年举办的第七届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有来自18个学院的192件作品参赛,138件作品获奖。二是开展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评选,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渠道,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品牌,在学校科技创新创业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会已协助校团委开展了三批基金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共获批项目167项。2016年开展的第三批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评审,最终确定研发项目29项,人文社科创新项目21项,创业项目29项,校园金点子24项目,共计103项。这些项目有的正在进行中,有的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为止,已举办了两场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成果展,共有23个创业项目参展,参与人数达到5000余人次,一大批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到锻炼和提高。

三、寓教于“创”,切实发挥好创新创业活动的育人作用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协会十分注意发挥创新创业活动的育人功能,坚持德育为先,寓教于“创”,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生时代感。协会在开展“十佳科技创新标兵”评选活动、举行“创客故事汇”主题分享会、创业学生经验交流会、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评审、校长基金项目成果展等活动过程中,赋予创新创业活动思想引领的主题教育内涵,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家重大举措,了解国内外形势,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认知当前、谋划长远,在新的背景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强化了学生的时代感。二是开展模范典型宣传,培养学生使命感。协会树立一批以科技创新标兵、创业明星为代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范典型,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发挥模范典型的带动作用,使更多青年大学生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模范典型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三是通过创业团队培育,增强学生责任感。目前佳木斯大学拥有55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每个创业团队人数8-10人,在校大学生创业人数约为550余人,其中6个创业团队已经正式注册,吸纳大学生近60人。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和培育过程中,协会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四是举办各种赛事活动,提升学生荣誉感。协会经常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同时支持鼓励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创青春”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五是进行项目验收检查,唤醒学生紧迫感。协会通过开展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阶段性检查、中期检查、研发项目验收审核、创业项目利润核查等工作,对没有及时完成目标进度的团队及个人采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项目成员的主动性,在激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不仅克服了学生的懒惰情绪,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向心力,唤醒了学生的紧迫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佳木斯大学宣传统战部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街148号
电话:0454-8618884 邮政编码: 154007